每当别人问及金沙萨值得一游的景点,我总会随即回答说:“有小天堂、将军府啊…” 停顿片刻,好像脑海里顷刻间就倒空了,不得不无奈地接着说:“也就这些了,没啥值得看的”。殊不知,金沙萨作为刚果(金)的首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可替代的文化和沿袭至今的习俗以及浓厚独特的艺术气息,只不过我们一直习惯用局外人标榜自己,不愿去了解罢了。
可能是已经离开校园太久的缘故,一直对道路对面的金沙萨艺术学院选择视而不见,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还是去年刚果(金)暑假考试成绩公布后,学生们对成绩不满而组织了游行示威,游行的队伍一度霸占着我们门前的解放路。
很偶然的一天,当我再次经过校门口时,瞥见了学校外墙的抽象涂鸦,夸张的笔法、浓郁的色彩似乎在诉说着她的与众不同,于是我终于决定走近她。金沙萨美术学院是刚果(金)乃至中非地区唯一的一所培养造型艺术人才的高等学府,其前身是1943年比利时人瓦雷达在下刚果省马塔迪创办的“圣·卢克美术学校”,1949年迁入金沙萨(当时叫利奥波得维尔),1957年更名为刚果(金)金沙萨美术学院。
在文盲率高居不下的非洲,金沙萨美院却拥有国内外学生1700多人,教职员工200多人,开设陶瓷、雕塑、装潢、绘画、金属工艺和广告6个专业。金沙萨美术学院走出了一批世界闻名的非洲艺术大师,包括2005年赴华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里耀娄、卡芒达和雷马·库萨。
在金沙萨美术学院,有多国的艺术家在此教授课程。曾在中国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留学的著名艺术家亨利·卡拉马(Henri Kalama)亦任教于金沙萨美术学院。他开设的私人画室,是许多在非华人的常临之所。其他的知名艺术家还有:画家: Lema Kusa、Roger Botembe、Claudy Khan和Mavinga Nshole等;雕刻家有:Alfred Liyolo和Freddy Tsimba等。
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读书的学生,或坐或站,或低头深思,或高声诵读,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大学时候每天早读的博文楼前,同样的“鸟语花香”。也许是我的突然出现打扰了他们的清静,经过之处一个个抬起头看着我却毫无敌意,不惊不怕,而且不一会就把思绪拉回刚才思考主题上了,不再理睬我,我也难得落个轻松自在。信步打量着校园的每个角落,一会是草地上随意摆放着学生做的雕塑作品,一会是某个似人非人的“妖怪”杵在那,到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味道和艺术气息。
顺着一阵紧促的金属敲打声走,我看到了学校的“加工作坊”,一个女学生正在制作铜版画,大体轮廓已成型,看得出是一张非洲版图。就在作坊的对面,是两个大展厅(图2),里面全部是学生的作品,有木雕、油画、草编、金属艺术品、铜版画、沙画等, 作品特点既体现出非洲风情,又融入了现代化的元素在里面,虽然展现的是非洲传统文化但又不经意间流露出当代年轻人的新思想,展现出蓬勃朝气。每个作品下面都刻着作者的名字和日期,我最后挑了一个叫MIKO的学生做的拳头大小的木质雕件,小巧而又精致。在路上时不时会看到这样的景象:穿梭在车辆间头顶果篮叫卖的小商小贩、手拔着车窗蜘蛛侠般“挂”在外面招呼客人的小巴车售票员、守着三五成堆的西红柿默然地望着行人的路边商贩、一块布围在身上就是一件衣服的妇女们。看到这些,除了眼前一亮和一阵惊奇之后,我们是否想过这些景象背后的文化内涵。
让人略微浮躁的季节,还能找得到这样一块净地,实属难得, 颇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其实,非洲文化同亚洲文化一样的博大精深,而我看到的只是表面皮毛,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值得敬畏的。
图1: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学生作品
图2:展厅内陈列的学生作品
(文/中西非公司机关)